鋼化玻璃的不均勻應力會明顯提高玻璃的自爆率,這是不容忽視的。不均勻應力引起的自爆有時非常集中,特別是在一批特定的彎曲鋼化玻璃中,自爆率會達到一個報警的程度,并可能連續發生。其主要原因是局部應力的不均勻性和拉伸層在厚度方向的位移,玻璃板本身的質量也有的影響。不均勻應力會大大降低玻璃的強度,相當于在程度上增加了玻璃的內應力,從而提高了玻璃的自爆率。如果鋼化玻璃的應力分布均勻,可以有效降低自爆率。熱浸處理也稱為均質處理,俗稱“爆轟”。
熱浸處理是將鋼化玻璃加熱到290+10,并保溫時間,使硫化鎳能迅速完成鋼化玻璃中的晶相轉變,使鋼化玻璃在原來使用后可能自行爆炸的鋼化玻璃,可以在工廠的熱浸爐中提前人為破碎,使鋼化玻璃在使用過程中保持的溫度。我們減少了鋼化玻璃在安裝后使用中的自爆現象。這種方法一般采用熱風作為加熱介質。在國外被稱為“熱橡樹測試”。簡稱HST。它實際上被翻譯成熱浸處理。熱浸有困難。原則上,熱浸既不復雜也不困難。但事實上,實現這一過程指標是非常困難的。
結果表明,玻璃中硫化鎳的化學結構多種多樣,如Ni7S6、NiS、Nis1.01等,各成分的比例不同,可摻雜其它元素。相變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溫度。結果表明,280℃時的相變速率是250℃時的100倍,因此有必要保證爐內每一塊玻璃都處于相同的溫度狀態。另一方面,低溫玻璃由于保溫時間不足,不能完全相變,削弱了熱浸的效果。另一方面,當玻璃溫度過高時,甚至可能引起硫化鎳的反相轉變,造成更大的隱患。
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失效,甚至與熱浸處理相反。熱浸爐工作時,溫度均勻性非常重要,國內大多數熱浸爐的溫差甚至高達60攝氏度。進口爐的溫差約為30攝氏度并不少見。因此,盡管有些鋼化玻璃經過熱浸處理,但自爆率較高。仍然很高。事實上,熱浸工藝和設備一直在不斷改進。
版權聲明: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!